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8篇 |
免费 | 1992篇 |
国内免费 | 29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75篇 |
农学 | 228篇 |
基础科学 | 571篇 |
2382篇 | |
综合类 | 2536篇 |
农作物 | 68篇 |
水产渔业 | 1197篇 |
畜牧兽医 | 275篇 |
园艺 | 37篇 |
植物保护 | 8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6篇 |
2024年 | 324篇 |
2023年 | 443篇 |
2022年 | 402篇 |
2021年 | 336篇 |
2020年 | 290篇 |
2019年 | 326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387篇 |
2016年 | 395篇 |
2015年 | 343篇 |
2014年 | 409篇 |
2013年 | 434篇 |
2012年 | 600篇 |
2011年 | 593篇 |
2010年 | 459篇 |
2009年 | 400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384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指出了防治面源污染是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措施。对引江济汉工程起始段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汉工程运行后,农田面积减少了40%,其中部分农田改为蔬菜等经济作物用地;化肥使用总量下降了41.7%,农药的使用总量也呈相同趋势下降,但农用地的平均化肥、农药使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工程前后基本持平;区内水渠、沟渠阻塞严重,配套基础水利设施匮乏,灌溉条件差,地表径流与灌溉用水任意流失,面源污染的潜在威胁大,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巩乃斯河中岛屿植物成分的组合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巩乃斯河中岛屿所设的3个样地54个样方中,共有62种植物,隶属于28个科,6个株生长型,3个根生长型,5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5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各占14.5%,豆科占9.7%。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50%。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56.5%。生活型结构以地下芽植物最多,占41.9%。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59.7%。饲用价值类型结构以良等的种类为多,占22.6%。以上结论表明,巩乃斯河中岛屿植物群落具有如下特点:①生长型和生活型结构表明岛屿植物群落具有中温带草本群落植株和根系特点,也具有典型的地下芽植物气候特征。②水分生态型和饲用价值类型的统计分析说明,岛屿植物群落具有中生生境条件、饲用价值类型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在黑河下游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初步研究了我国典型干旱区黑河下游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形参数(坡度,沿剖面曲率和沿等高线曲率),植被指数(NDVI)及地质数据,设计了16个野外典型样本采集点及9个独立样本用于结果验证。应用室内试验,测定土样的3个属性特征(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及土壤含水量)。以模糊隶属度作为权重,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三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结果与9个独立采样点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别。表明该方法在极端干旱区黑河下游地形较平缓地区适用性较强,结果能够满足应用需求,为该区域的地表过程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三工河流域气候暖湿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对三工河流域近40a中山区、近山区、近沙漠区的气温、降水、蒸发资料进行月线性趋势分析,得出流域增温主要在2月和9月。2月增温趋势大于9月。流域春夏季气温多年变化较为稳定。降水增湿在1,2月和夏秋季节,夏秋季节降水增湿趋势大于冬季。整个流域夏季蒸发呈减小趋势,平原区蒸发减小趋势大于中山区。夏季降水增大与蒸发减小有较好的反相关性。流域冬季气候增温增湿显著,夏季增湿作用显著。各地暖湿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所差异,中山区相对较弱,平原区较强,近山平原区是气候暖湿化最为显著的地域。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分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40年来泥沙处理的主要方针和泥沙公布状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当前及今后灌区泥沙治理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分布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渠首自流集中沉沙的优越条件日渐丧失的条件下,今后引黄泥沙将主要采取浑水灌溉,远距离输沙及分散沉沙的处理方式,黄河下游悬河的现状及古黄河冲积区洼地的存在为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前提。提出了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引黄泥沙的设想,开阔了泥沙治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小城镇面源污染现状与应对措施探讨——以万州区分水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分水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镇长江次级河流汝溪河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质并不乐观。通过分析该河流流域范围内由于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现状,得出汝溪河的有机污染负荷COD>BOD>TN>TP,其中C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水土流失、B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和TP的贡献主要来自化肥农药。从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畜禽养殖点、建设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应对面源污染的措施,有利于保护汝溪河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分水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破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河径流的长程相关规律,利用非趋势波动分析法对黄河近80年月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黄河近80年月径流存在内在的长程相关性;长程幂律相关的标度指数а≌0.39;尽管大于11.3a尺度区间的а与小于11.3a尺度区间的а有所不同,但可能由于所分析的径流序列长度受到限制,没有足够的理由判断11.3a是个交叉点;通过波动分析进行趋势预测,在未来十几年,黄河径流的变化可能会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资源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分析表明 ,土地资源数量大、质量差、利用率低 ,土壤类型多 ;草场面积大、质量差 ;森林覆盖率低、疏林、灌木林比重大 ;土地利用中存在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 ,绿肥和饲料作物面积过小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经营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不高 ;草场面积锐减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保护绿洲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增加对农业用地开发利用的投入 ,促进农业用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保护和更新胡杨林 ;保护和建设草场 ;大力治理盐碱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扩大绿洲规模 ,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持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